來源:上觀新聞 2024年07月31日
標題: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製①|新質生產力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
作者:李巍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製”。這一論述不僅彰顯了中國以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引擎,驅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戰略眼光與前瞻布局,同時也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堅強決心。歷史經驗已經表明,深層次、系統性的改革與高水平、寬領域的對外開放不僅為中國開辟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更為全球經濟的繁榮與世界的和平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
回顧歷史,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有力推動下,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中的姿態越來越開放,它們通過直接投資、工程建設、勞務合作等多種渠道深度參與國際經濟循環,不僅為中國企業開辟了全新的成長空間,也為國內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註入了強勁動力。同時,“走出去”戰略還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經濟的深度交融與合作,推動了全球經濟的繁榮與發展,繪製了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的新篇章。根據商務部和外匯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3年中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達到10418.5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5.7%,其中,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5個國家和地區的7913家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投資9169.9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16.7%。然而,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同時,國際間的競爭也變得日益激烈,中國企業面臨著產品質量提升、品牌影響力增強、管理運營效率優化等多重挑戰,這些挑戰不僅關乎企業自身的成長與突破,更直接影響到“走出去”戰略的成效與可持續性。
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動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需求變得愈發迫切,而新質生產力作為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為破解上述難題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徑。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首次提出了“新質生產力”這一重要概念,強調要“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又對新質生產力進行了系列論述。新質生產力的提出,不僅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豐富與發展,更是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精準把脈與有力推動。
那麽,新質生產力新在哪裏?新質和舊質的區別是什麽?從要素來看,新質生產力指向新型勞動力、新型勞動對象、新型勞動工具;從要素的聯結組合來看,新質生產力指向新業態、新模式;從結果來看,新質生產力可以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極大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新質和舊質的關鍵區別在於能否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帶來顛覆性創新。因此,新質生產力強調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註重生產要素的創新組合與高效配置,旨在通過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培育,為我國生產力的優化升級指明思路和方向,同時也為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競爭力的提升提供強大支撐,推動“走出去”戰略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邁進。
具體來講,新質生產力對於企業“走出去”戰略的推動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新質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意味著企業已經在新興技術應用、商業及管理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因此其生產效率會得到提升,在生產成本下降的同時,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和附加值能夠大大提高。例如,對於當下風靡全球的新型電動車來說,技術創新會大幅提升電池的續航裏程,會使新型電動車質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從而有助於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溢價的能力。可見,新質生產力能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理性的企業會利用競爭優勢增加對外直接投資,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商業模式的創新能夠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定製化和差異化需求,例如跨國食品企業通過調整口味和包裝策略進入新興市場,同樣有助於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增加。
第二,由於新質生產力是通過數字技術對生產要素進行數字化改造和重組,從而形成更具創新性和高質量的生產力,因此,數字技術一方面可以幫助企業打破傳統生產力的地理和時空限製,促進跨國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而國際合作使企業能夠與合作夥伴分擔市場風險、政策風險和運營風險,增強投資信心,同時,由於合作夥伴對當地的文化及法律法規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為企業進入新市場提供了便利條件,推動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增加;另一方面,企業可以利用數字化的社交媒體和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擴大其市場影響力,這些因素都會促進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增加。
第三,由於勞動者素質的提高是新質生產力提升的一個重要表現,而高素質的人才具備強大的市場調研和分析能力,能夠識別和評估潛在的新市場機會,製定市場進入策略,特別是具有跨文化背景的高素質人才,他們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不同的文化和商業環境,有力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適應能力和運營效率,繼而推動企業增加對外直接投資。
第四,高技能水平的勞動力不僅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可以從事更復雜的生產活動,還可以幫助企業引入精益管理方法,通過消除浪費和優化流程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同時,就勞動資料而言,企業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對生產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和優化,發現並解決資源浪費及效率低下問題,提升企業的資源配置效率,而高效率的資源配置意味著企業能夠更好地管理其在生產和投資過程中的成本和收益,增加利潤和資本積累,為對外直接投資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高效率的資源配置使得企業能夠更好地調動和分配包括人力、物力和財力在內的生產要素,支持企業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投資項目,有助於企業擴大對外直接投資。
第五,綠色發展同樣是企業新質生產力提升的重要體現,通過技術創新或使用先進生產工藝,企業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和廢棄物的產生。例如,通過采用清潔生產技術和循環經濟模式,企業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降低碳足跡和對環境的汙染,有助於其在東道國建立起負責任的社會形象和良好的聲譽,贏得客戶和合作夥伴等利益相關者的信任,同時也更容易獲得當地政府和社區的政策支持,進而推動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增加。
中國企業如何打造新質生產力?首先,微觀層面上,企業應該加大對新興技術(如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的研發投入,並深化與國內外科研機構的合作,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推動產品和服務的升級換代,增強國際競爭力,同時,宏觀層面亦不容忽視,政策製定者應出臺一系列激勵措施,如稅收優惠、補貼、融資支持及設立專項創新基金等,旨在降低企業技術創新的成本,加速新質生產力的形成與提升,為中國企業“走出去”鋪平道路,助力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其次,推動優化資源配置效率與綠色發展並駕齊驅,企業應積極擁抱數字化技術,提升內部運營效率和決策精準度,政府則需引導企業采納先進管理理念,強化環境保護標準,激勵企業采用綠色技術,減少環境汙染,這些舉措不僅有助於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也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註入了綠色動力;最後,重視國際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對於企業來說,要提供國際化培訓,拓寬管理層的國際視野,而政策製定者則需通過優惠政策吸引國際人才,設立服務機構助力企業海外市場調研與品牌建設,構建並完善海外投資風險管理體系,確保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穩健發展。
需要深入指出的是,北上廣深等重要城市作為國內擁有大量創新資源的核心城市,應該在推動新質生產力提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發揮引領作用。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橋頭堡,上海肩負著建設五個中心的重要使命,因而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方面,上海責無旁貸,要“勇爭先、走在前”,成為全國的領頭羊。事實上,上海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和基礎。從科技綜合實力來看,上海目前已經集聚了國家實驗室等一大批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已建、在建和規劃中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達到了20個,還引進了李政道研究所、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機構;從產業布局來看,上海產業轉型升級較早,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高技術製造業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2023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已經提高到43.9%;從人才儲備來看,上海一流高校眾多,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尤其是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的人才集聚已經超過80萬人,其中集成電路領域的人才占全國的40%左右。未來上海要緊抓“從0到1”的基礎科研,做好基礎創新、原始創新和顛覆性創新,同時推進“從1到10”的成果轉化,做好創新產業化、市場化,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新動能,引領並帶動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及實現高質量發展做出卓越貢獻,並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中國開放合作、深化改革的堅定決心與輝煌成就。
(作者為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摩臣5平台商學院教授)
新聞鏈接: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製①|新質生產力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