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臣5平台

摩臣5平台網站xml地圖

“博士沙龍”系列活動🧎🏻‍♀️‍➡️🗜:博士教師學術交流與分享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16-12-28瀏覽次數:584

2016年12月23號中午11:30---12:30🔇,圖書館第五研討室熱烈舉行主題為“學術交流與分享”博士沙龍活動,活動采用午餐會形式。來自健康學院的心理學博士孫連榮副教授和教育學院的陸淩雲博士為主講人,人事處處長助理李艷艷主持,摩臣5平台20余名博士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

(陸淩雲博士做分享)

首先,陸淩雲博士與大家分享其剛剛完成的博士研究《群體帶教製對學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這是一項定性研究🤷‍♀️,陸淩雲博士采用案例法🪩,耗時半年時間以上,完成該項課題研究🦴。

陸淩雲博士分享到,以“實踐共同體為理論基礎的“群體師徒製”🙊,有別於傳統師徒製下的教師專業互動模式𓀇。在“一對一”的基本帶教方式之外,開展多層面的多形式的同伴間互補式教研活動。群體帶教式的教研活動基於對教師隊伍整體分析的基礎上,尋找和總結不同專業發展時期教師的共性問題,有計劃有目的地通過幼兒園開展各種研究🙋🏽‍♂️、培訓活動,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增速。除了分層培訓(按照年齡、教齡等),還有分類培訓。分類培訓是以教師的需要和興趣為出發點,以問題為中心,教師自主參與某一群體,投入群體的研究或討論互動中。在“群體師徒製”中,教師們互為給予者、主導者、學習者和參與者。互惠互動的帶教方式🧚🏿‍♀️,作為一種有效的機製,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進一步優化保教質量。

(孫連榮博士做分享)

接下來,孫連榮博士與大家分享了心理學研究的實驗方法👠。孫連榮博士分享到,心理學實驗研究要點為研究設計上體現可證偽原則、自變量和因變量具有科學的界定及可靠的測量、關鍵的額外變量要嚴格控製🙈、數據統計思路明晰🤕。

在對心理學實驗邏輯進行了簡要介紹之後,孫連榮博士結合社會偏見與攻擊行為的因果關系驗證---以醫患沖突為例這一實例,與大家自由探討🌂📵、學習了研究問題(醫患之間的偏見是導致醫患沖突的原因嗎?)、研究思路(社會偏見和群際攻擊行為的因果關系假設是否有邏輯基礎?)🦵🏻、醫患沖突群際攻擊行為測量工具(找到合適的測量工具並進行/的有效區分)、可證偽原則、內部效度(恒定法、消除法、匹配法🪢、隨機化法、統計控製法)與信度等心理學實驗專業知識。

陸淩雲博士與孫連榮博士在分享過程中🧛🏿‍♂️,博士教師們進行了自由、廣泛的討論🦸‍♂️,現場討論氣氛濃厚,時間匆匆而過,大家紛紛表示意味未盡,並期盼下一次這樣的學術分享📸。

博士沙龍致力於為摩臣5平台博士教師搭建學術分享平臺,博士教師自由分享學術專長,並與其他博士教師進行溝通與交流,感受不同學術思想的碰撞,找到誌同道合的博士教師開展合作研究,促進摩臣5平台教師探究學術與整合學術的發展!

 

返回原圖
/

摩臣5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