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中午11:30分圖書館四樓開展第48期名師工作坊,本期工作坊邀請來自藝術設計學院的張英、王磊姝老師以《以賽促教-社區花園項目製教學探索》為題,與大家做深度交流與分享♈️。本次活動30人積極參加,由教師工作部副部長李艷艷老師主持🐊。
(工作坊活動現場)
講座分為“花園與比賽”“教學與科研”“現實與未來”三大板塊。張英老師以材料與植物的小問題遊戲開始整個景觀之旅🥢,向大家簡要介紹了項目展開的時間線,與居民共創了6次療愈花園工作坊,工作坊共吸引379名社區參與者,討論、設計、建造花園的整個過程是一場居民集體療愈的行為藝術💂🏽♀️。最終在上百家高校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第二名的佳績。同時人民日報、解放日報、專業核心期刊🗯、學習強國🧘🏻♂️、中華網、上海靜安微信公眾號等新聞媒體對療愈花園進行了廣泛地宣傳介紹,在某種意義上,天華小隊走出校園,走出嘉定。
(張英老師做分享)
接下來,王磊姝老師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向老師們簡要介紹了整個設計與建造過程,她從設計構思“我&我們”設計理念出發🌒,娓娓道來其中的點點滴滴🙇🏻♂️☄️,如瓢潑大雨絲毫不影響學生與居民挖土,突然而來的認領居民也沒有影響和諧的種植氛圍🙋🏿,環保、斷舍離療愈再創造宣揚了我們積極倡導的可持續的設計理念等等微小有趣的故事。我們需要從關註結果導向轉向關註實踐的過程導向,讓公眾參與社區花園從無到有的全過程。王老師提到整個花園完成的過程是一場療愈😼,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有的過程都是為了得到完美的成果呈現。
(王磊姝老師做分享)
然後,張英老師又結合療愈花園項目向大家分享她在教學與科研上的成長心得🪈。此次比賽與教學🏋🏽👩🏻🦯、科研相融合的思考,也是自己科研萬裏長征第一步,後續會與大家共同進步。王磊姝老師向大家簡要介紹了後續校園共建花園的構想,邀請所有人一起共建共享的校園戶外公共空間🏟🥠。從現狀調研🩱、目標擬定、方案設計👲🏻、施工營建到後期管理與維護,花園會一直保持開放的界面和氛圍,感興趣的老師可以一起參與天華校園共建景觀的思考,增添更豐富多元的支持力量。張英老師補充校園共建花園不僅僅是環境設計專業“實基礎、適口徑、重應用🚣🏿、強素能“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也希望後續可以以花園為平臺,實現校內跨學科合作🏑🧛🏼,通過師生共建👜,營建積極的外部環境,把一片消極的偏僻的綠地變成充滿活力的公共空間🐎,讓師生可以走進“家門口”園林綠地🦹🏼,緩解壓力🫗,促進身心健康。未來共建花園作為鏈接學生與自然🛷,學生與藝術的場所,有助於當代大學生及教師心理健康的提升👥。
通過本次工作坊,大家了解了共建花園與療愈花園的相關議題,大家表示收獲頗豐👨🏿🔧,並希望在教學科研和療愈花園建設的後續事宜上能保持持續的溝通和合作!